小學生跳躍類體育游戲的設(shè)計與應用研究
2022-11-23 17:12:00
來源:學術(shù)庫 閱讀數(shù):
摘 要
目的:探究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谛W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及其具體實施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應用了文獻分析法、專家訪談法、對照實驗法等多種實驗方法。其中,對照實驗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具體實施方法為通過設(shè)計跳躍類體育游戲,并選擇S小學1年級,2年級就讀的學生共計280例進行對照實驗。將1年級劃分為實驗a組、對照a組,2年級學生劃分為實驗b組,對照b組,a、b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性。隨后對實驗組學生應用跳躍類體育游戲作為體育教學內(nèi)容,對照組學生則繼續(xù)采用常規(guī)體育教學模式。在12周教學周結(jié)束后,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對于體育活動的自我認知水平進行測評,判斷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的身體健康素質(zhì)影響。
結(jié)果:通過對四組學生所進行的身體素質(zhì)和對于體育活動的自我認知水平測評,其結(jié)果表明應用跳躍類體育運動教學的實驗a、b組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綜合水平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P<0.05)。實驗a、b組學生在接受跳躍類體育運動訓練后其對于體育運動的自我認知水平也顯著提升,并且提升效果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P<0.05)。
結(jié)論: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跳躍類體育游戲,對于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養(yǎng)成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均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也可以幫助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水平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跳躍類體育游戲更加針對跳躍能力的訓練,為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可以提升,教師也應當適當增加其他類型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關(guān)鍵詞:跳躍類體育游戲;體育教學;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ea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hysical health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upils’ body and mind. Under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ll kinds of new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s updat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invest more energy.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due to the increased pressur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e physical fitness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relatively poor, which not only caus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students to be affected, but also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life-long personality of students. Certain obstacles. In response to this realist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my country should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fitn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is research requirement, this thesis specifically selected the jump sports gam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expert suggestions,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jump sports game project, and implemented the designed sports game through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Examine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of the sports games designed by the institute,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effective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change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establish lifelong sports awareness.
jumping sports games;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of pupils
Key words: jumping sports games;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of pupils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1
1.1選題依據(jù)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意義 2
1.4文獻綜述 2
1.2.1相關(guān)概念界定 2
1.2.2國外研究現(xiàn)狀 3
1.2.3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5
1.2.4現(xiàn)有研究評價 7
1.5研究重難點 7
研究對象與方法 9
2.1研究對象 9
2.2研究方法 9
2.2.1文獻資料法 9
2.2.2專家訪談法 9
2.2.3實驗法 9
2.2.4問卷調(diào)查法 10
2.2.5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10
實驗研究設(shè)計與實施 11
3.1教學實驗設(shè)計 11
3.1.1實驗目的 11
3.1.2實驗假設(shè) 11
3.1.3實驗測試對象的篩選確定 11
3.1.4實驗時間地點 12
3.1.5實驗因素控制 12
3.1.5實驗效應指標 13
3.1.6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方法的設(shè)計 13
3.1.7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計劃的設(shè)計 14
3.1.8實驗前后測 14
3.2多學科結(jié)合下跳躍類游戲的設(shè)計和實施 15
3.2.1游戲內(nèi)容的選擇和安排依據(jù) 15
3.2.2跳躍類游戲的干預過程 16
3.2.3跳躍類游戲干預中的運動強度安排 17
3.3游戲干預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 18
3.3.1循序漸進性原則 18
3.3.2目的性原則 18
3.3.3競技性與娛樂性相結(jié)合原則 18
結(jié)果與分析 20
4.1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身體素質(zhì)影響分析 20
4.1.1速度素質(zhì)影響分析 20
4.1.2力量素質(zhì)影響分析 20
4.1.3耐力素質(zhì)影響分析 21
4.1.4肌體功能素質(zhì)影響分析 21
4.1.5柔韌素質(zhì)影響分析 22
4.2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體育活動自我認知水平對比 22
4.2.1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運動參與的影響 22
4.2.2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23
4.2.3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體育關(guān)注度的影響 24
4.2.4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合作精神的影響 24
結(jié) 論 26
5.1結(jié)論 26
5.2建議 26
參考文獻 27
附 錄1 29
附 錄2 30
附 錄3 32
附 錄4 34
附 錄5 36
前 言
1.1選題依據(jù)
體育教育是小學生所必須要接受的教育項目之一,小學生在生理上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并且在心理上也處于三觀的形成時期,小學教育對于學生個體的終身發(fā)展具有著重要的啟蒙意義,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水平非常重要。然而,從目前我國的《學生體質(zhì)健康分析》報告的研究結(jié)果來看,當前我國小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并沒有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學生身體素質(zhì)保持情況差,這一現(xiàn)實情況督促著體育教師必須要進一步增強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培育的重視度。
小學體育教師承擔著培育學生身體健康綜合素質(zhì),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職責,在當前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于學生體育教學的各類新要求不斷增多,體育教學模式的更新發(fā)展需要體育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從目前我國小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綜合水平來看,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增大,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水平相對較差,這不僅導致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素質(zhì)受到影響,對于學生的終身人格養(yǎng)成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針對這一現(xiàn)實發(fā)展情況,我國的體育教師應當持續(xù)關(guān)注小學生體質(zhì)健康教育,通過改革和發(fā)展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方法,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對于這一教學實際需求,近年來“游戲化”教學模式逐步成為熱門的體育教學模式之一,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這一教學模式,其教學成果也證實了這一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
體育游戲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其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體育課程參與度。作為一種有效的正向引導教育模式,體育游戲在目前小學體育課堂上的應用仍然具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國的體育教師不斷發(fā)掘和設(shè)計新型體育游戲,并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水平。
基于這一研究需求,本次論文研究具體選擇跳躍類體育游戲作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文獻研究資料和專家建議,設(shè)計相應的跳躍類體育游戲項目,并通過實際教學活動中實施所設(shè)計的體育游戲,檢驗所設(shè)計體育游戲的實際教學效果,以期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轉(zhuǎn)變體育鍛煉觀念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提供有效的方法參考。
1.2研究目的
從論文的研究目的來看,本文研究結(jié)合當前我國《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選擇體育教學中的跳躍類運動教學作為具體研究,并設(shè)計相應的跳躍類體育游戲,通過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對照實驗的方法,對比分析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谛W生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素質(zhì)水平的影響。
1.3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本次研究對目前學術(shù)界對于體育游戲教學方法的研究結(jié)果進行了總結(jié)歸納,并對這有助于促進我國體育游戲研究理論的進一步理順。除此之外,本次研究還對國內(nèi)外學者對于體育游戲教學模式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進行了歸納,這有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游戲教學研究的系統(tǒng)化水平提升。
實踐意義:本次論文研究的體育游戲是建立在《新課標》要求和小學生實際身體素質(zhì)的基礎(chǔ)之上所設(shè)計出來的,其不僅可以直接促進實驗針對的小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提升,對于我國其他小學教育機構(gòu)而言也具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可以直接將其作為教學內(nèi)容應用到教學活動中。
1.4文獻綜述
1.2.1相關(guān)概念界定
1.2.1.1體育游戲
游戲是一種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出現(xiàn)的娛樂活動,這一活動的實施以娛樂為目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條件,而體育游戲則是對基本游戲?qū)Πl(fā)展,其以鍛煉身體為最終目標,以各種體育活為手段,是一種可以促進個人身體、人格全方位發(fā)展的活動[1]。
在原始社會時期,由于人類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存能力較差,需要和天災、猛獸、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等相斗爭,為了生存人類自發(fā)研習了了系列生存技能,并將其不斷的傳授給下一代,這些將跑、跳、投、擲等傳授給下一代的活動就是體育的雛形。隨著人類智力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悲傷或喜樂情緒的控制能力不斷增強,開始追求人為的創(chuàng)造積極的情緒感受,由此就使得體育活動以游戲的形式不斷的表達出來,并逐步形成了體育游戲。
1.2.1.2小學體育教學
教學活動是一種以教師和學生作為雙邊主體,學生通過學習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觀念、原理的過程,而教學的內(nèi)容則是由所設(shè)置的各類課程和教材所決定的[2]。而就體育教學而言,國內(nèi)學者更傾向于將其定義為把教育的育人功能和體育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這一教學內(nèi)容中還同步包括體育理論知識教學。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依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已經(jīng)逐步摒棄了原有較為固定、僵化的教學模式,逐步圍繞“教學內(nèi)容即應有傳承又要有創(chuàng)新”的要求,構(gòu)成了包含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教學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當前我國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以達到讓學生掌握控制身體形態(tài)、規(guī)避運動風險為基礎(chǔ)教學目標,弘揚我國傳統(tǒng)美德、增強學生身體修養(yǎng)為間接目標為拓展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
1.2.2國外研究現(xiàn)狀
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兒童體育運動的研究起步較早,德國兒童教學學者福祿培爾早在1840年就提出了“幼兒園”機構(gòu)的定義,并在具體實施幼兒教學活動時設(shè)計了一種“恩物”游戲,“恩物”是由六種不同顏色的毛絨所制作成的圓球,并在一端系有一根線,教師牽引著圓球帶領(lǐng)幼兒學習抓球、接球、滾球等活動,并且引導幼兒跟隨圓球一起跑動[3]。“恩物”游戲是目前記載可考的最早的兒童體育游戲,福祿培爾在“恩物”游戲的基礎(chǔ)上又研發(fā)出了一系列其他游戲,并在其《幼兒園教育學》一書中將其所研究出的幼兒游戲劃分為運動性游戲和精神性游戲兩大類別,這里的運動性游戲就可以看作是現(xiàn)代體育游戲的雛形。福祿培爾所設(shè)計的其他體育性游戲還包括表演系游戲、散步游戲、奔跑游戲等多種形式,是現(xiàn)代體育游戲教學實踐的重要參考對象。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則首次提出了“兒童之家”這一概念,其所提出了的兒童體育教學理念也同樣基于“兒童之家”這一構(gòu)想。在蒙臺梭利的兒童體育教育思想中以促進幼兒發(fā)展為基本教學目的,肌肉訓練為教學目標,游戲為基本教學模式[4]。其主張對3~6歲兒童采用幼兒體操的方法,訓練其肌肉核心力量,并進行針對特定身體部位的保護性體操訓練,例如舌頭、牙齒、嘴唇的訓練等。而從游戲形式上來看,蒙臺梭利所設(shè)計的兒童體育游戲包括戶外活動、自由體操、起步走、自由游戲等多種形式,并且在游戲活動中提倡應用各類秋千、平衡桿繩梯等輔助教學器械。
美國學者John Griscom在1825年成立了美國最早的幼兒學校,這一學習是基于紐約私立學校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但在教學內(nèi)容上則大多為各類活動,理論教學的內(nèi)容相對較少,John的兒童學校教學模式為后來的美國學校建立打下了基礎(chǔ)[5]。美國教育學家伯克則提出了以包含各種教具為主要特征的兒童體育教學模式,伯克設(shè)計的體育游戲活動中包含了秋千、蹺蹺板、沙堆等多種游戲內(nèi)容,在并對兒童參與體育游戲?qū)ο嚓P(guān)原則進行了制定。伯克認為兒童體育游戲?qū)嵤┑倪^程中應當堅持以下原則:首先,體育游戲活動是個體的而非社會的;其次,兒童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必須保持主觀能動性;最后,體育游戲的活動必須是持續(xù)不斷的,并且要依據(jù)兒童個體的需求變化不斷調(diào)整。對于體育活動的類型,伯克則將其分為位置不變的運動、位置變化的運動、混合運動三大類。其中,位置不變的運動包括站立、彎腰、屈膝、伸展等基礎(chǔ)性運動;位置變化的運動包括匍匐、跑步、跳躍、行走、攀登等運動;混合型運動則為上述兩種運動的混合,最典型的混合型運動就是體操活動[6]。現(xiàn)代美國則發(fā)展出了SPARK課程體系,并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體育課程體系之一,SPARK課程是基于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依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將攀巖、自行車、跳繩、擲飛盤等多類型體育活動引入導致課堂教學活動中,并對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設(shè)計相應的拓展教學內(nèi)容。例如,針對跳繩運動SPARK課程體系就設(shè)計出了纏繞跳、搖鈴跳、雙跳等多種活動方法供學生選擇學習[7]。
英國的兒童體育游戲教育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英國教育學家柯漢所建立的高登斯頓學校(Gordonstoun School),柯漢在高登斯頓學校的課程體系設(shè)置中增大了兒童戶外活動的比例,英國政府隨后在1941年開始全面推行高登斯頓學校的教學模式[8]。英國學者Connely在其1981年的研究中指出,如果兒童在過大或過于開放的環(huán)境中進行活動,會導致兒童缺乏安全感,感到自身無處安放,因此應當合理設(shè)計兒童進行體育活動的場地,在兒童熟知且面積和范圍有限的環(huán)境內(nèi)開展兒童體育活動[9]。Connely還對兒童體育游戲的區(qū)域劃分進行了研究,其認為兒童戶外活動場地的設(shè)置應當同時具有安靜游戲區(qū)、科學探索游戲區(qū)、種植游戲區(qū)、建筑結(jié)構(gòu)游戲區(qū)、想象力游戲區(qū)、體育鍛煉游戲區(qū),從而滿足兒童的多元運動需求。而就學校所喜愛設(shè)置戶外大型固定玩具,由于其只能提供相對固定的玩法,不能帶給兒童長足的發(fā)展,因此學校有必要減少這些大型固定玩具的投放,多選擇一些易于移動、玩法多樣的玩具供兒童進行體育游戲。
俄羅斯在當前的兒童體育教學研究相對落后,但在前蘇聯(lián)時期對于兒童體育教學的研究卻相對深入。前蘇聯(lián)學者AB克涅曼在其所著的《學前兒童體育的理論和教學法》一書中對幼兒體育教學的相關(guān)目標、內(nèi)容和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由于建國初期我國和蘇聯(lián)的關(guān)系密切,因此這一兒童體育教學體系也成為了我國兒童體育教學設(shè)計的基礎(chǔ)理論之一[10]。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繼續(xù)繼承這一兒童體育教學體系,并于2006年頒布了《俄羅斯幼兒園教育與教學大綱》,對兒童體育教學進行了更為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改革,俄羅斯的兒童體育教育活動具有著較為強烈的本國特色,體操、冰球、滑雪、雪橇等活動均包含在兒童體育教學活動中[11]。
日本作為我國的鄰邦國家,其兒童體育教育的研究在亞洲地區(qū)一直處于領(lǐng)先地位。1968年日本文部省出版了《幼兒園教育指南》,其中將兒童體育活動的內(nèi)容規(guī)定為了七個具體內(nèi)容,具體包括學生應當掌握用不同方法走路、跑步、跳躍;學生應當掌握不同的投擲、推拉、滾動方法;學生能夠完成一些體育比賽;學生能夠使用球、繩等教學器材進行體育游戲;學生能夠掌握有節(jié)奏、有技巧的游戲方法;學生懂得各類體育器械的使用方法,并且在使用后能夠自動進行收拾。日本教育學家勝部篤美在其《幼兒體育的理論和實踐》一書中對近代日本學者關(guān)于兒童體育教育的相關(guān)研究進行了總結(jié)[12]。
綜上所述,世界各國的體育游戲活動的實施主體主要是兒童,并且各國學者善于依據(jù)自身國家的特點設(shè)計體育游戲活動,并且所設(shè)計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包含針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綜合訓練。雖然不同國家的人種身體素質(zhì)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國外學者對于兒童體育活動的研究結(jié)果仍然可以為我國兒童體育教學活動所用。
1.2.3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我國對于兒童體育教學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得益我國社會對于教育事業(yè)的重視度不斷提升,我國學術(shù)界也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育游戲研究體系。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教育部就相繼頒布了5部師范學校教科書,并在其中針對兒童體育活動的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等進行了介紹。我國學者孫繼賢在其1999年主編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法》一書中對講我國兒童的體育活動歸為三個大類別。第一類為基本動作,包括走、跑、跳、投擲、攀爬等;第二類則為兒童基本體操,例如徒手操、輕器械操等;第三類則為兒童體育游戲。學者黃世賢在其編著的《兒童體育創(chuàng)新——基礎(chǔ)理論和方法》一書中對于兒童體育活動的歸類包括基本運動;小球游戲;律動;水、冰、雪活動和大型體育器械活動。從我國學者對于兒童體育游戲的類別歸納研究成果來看,我國學者較為詳細的歸納了兒童體育游戲的理論、內(nèi)容和實施方法,但從實施這些活動的目的來看,仍然停留在增強兒童體質(zhì)方面,這與我國兒童發(fā)展的實際需求有所脫節(jié),無法滿足現(xiàn)代兒童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13]。
針對我國兒童體育游戲?qū)嵤┑尼槍π圆粡姷膯栴},我國學者較多的從地域性的角度,進行了一系列兒童體育游戲的研究和設(shè)計。例如,學者周生靈在其碩士論文《對徐州市市區(qū)有二體育活動限制的研究》論文中,針對徐州市區(qū)兒童的體育活動實施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并結(jié)合文獻研究、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得到了一些結(jié)論,這些結(jié)論具體包括:徐州市兒童體育教育活動并沒有和兒童的基礎(chǔ)運動能力與適應能力相匹配;學校的領(lǐng)導者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性要低于其他學科;教師對于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較差,并且缺乏專業(yè)體育教師;學校的體育活動內(nèi)容較為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新性。針對上述問題,周生靈提出了包括教育部門增強管理力度;學校引入先進體育教學人才;完善學校的教師再培訓制度等建議[14]。學者趙偉鵬則針對長春地區(qū)的兒童體育活動實施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在其《長春市幼兒體育活動限制的調(diào)查與研究》一文中通過對長春地區(qū)6家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實施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諸多問題,并提出了加大社會及教育行政部門監(jiān)管力度、建立體育教育示范性幼兒園、加大對學校體育課程開展的物質(zhì)投入等方法建議[15]。
除此之外,我國學者還從對兒童體育教學模式與方法等改革角度,對兒童體育活動水平提升的可行方法進行了研究。例如,我國學者伍春艷在其《淺談如何開展幼兒體育活動》一文中提出,兒童教育機構(gòu)必須要從提升自身意識的角度出發(fā),更新對于現(xiàn)行體育活動的認識,對兒童體育活動的場地、設(shè)施、活動項目等進行精心設(shè)計,從而才能能夠滿足兒童的體育游戲鍛煉需求[16]。學者鄭延敏則在其《幼兒趣味體育游戲開發(fā)應用的思考》一文中,從幼兒勝利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角度出發(fā),對體育游戲活動對兒童教育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包括家長參與活動在內(nèi)的多種兒童體育游戲模式。
相比于我國的大陸地區(qū),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兒童體育活動實施現(xiàn)狀要更為先進,香港特區(qū)早在1996年就頒布了《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并在其中明確提出了兒童教育必須要以實現(xiàn)兒童健康發(fā)展作為基本目標,并于2000年頒布《教育制度改革方案咨詢文件》,拉開了幼兒教育體制改革的序幕[17]。香港學者陳捷在其《我國大陸與港澳地區(qū)幼兒園體育教學比較》一文中直接對大陸和港澳地區(qū)的兒童體育教學活動差異進行了比較,其研究認為香港特區(qū)的兒童體育教學主要具有著政府重視、家長重視參與、教師水平持續(xù)提升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在我國內(nèi)陸的表現(xiàn)則相對較差。澳門地區(qū)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較為深厚,其兒童體育教學的西式化特點非常顯著,本土設(shè)計的幼兒體育活動非常多元,并且在澳門地區(qū)兒童的體育教學成績是納入到其綜合成績評價體系中的,直接關(guān)系到兒童未來的升學等活動,在我國大陸對于兒童的體育課程成績則不那么看重,甚至并沒有將其納入到兒童的成績體系中[18]。我國學者董旭在其《臺灣幼兒體智課程特色教學模式研究》中對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兒童體育教育進行了研究,其介紹了幾種臺灣特色兒童體育游戲教學課程,值得內(nèi)地學校進行學習,這些課程包括體智類游戲,如兒童徒手活動、親子游戲等;兒童韻律操等,在這些課程中教師擅長使用卡通化的教學器材,吸引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并且擅于編制體育游戲故事,從而讓兒童在愉快、游戲的過程中完成體育鍛煉目標[19]。
1.2.4現(xiàn)有研究評價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的兒童體育教育研究起步較晚,但目前學術(shù)界研究的熱度非常高,研究體系相對完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兒童體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研究、分析兒童體育教學的模式與方法、研究民間兒童體育游戲等。但是,當前我國的兒童體育研究仍然集中于定性研究方面,主要是提出了一些幫助現(xiàn)行兒童體育教學水平提升的建議,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但具體實施的參考意義并不強。目前我國對于兒童體育游戲但研究缺乏可以直接實施的體育游戲設(shè)計,需要后續(xù)學者從實踐的角度對我國兒童體育教育研究進行補充。
1.5研究重難點
本次研究重點為在為期12周的體育課程中,探究出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作用,生理上的影響主要為學生的體質(zhì)素質(zhì)增強水平,心理上的影響則為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參與積極性水平。并通過對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跳躍類體育游戲是否對于增強小學生體育綜合素質(zhì)具有促進作用。
從研究的難點來看,本次實驗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為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體質(zhì)的影響,但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均對個體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提升具有著積極作用,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shè)置過多常規(guī)體能訓練,可能導致實驗結(jié)果受到其他類型體育訓練的影響而不具有說服力。但如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進行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又會導致學生的體質(zhì)素質(zhì)水平發(fā)展單一,因此要合理制定跳躍類體育游戲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比重。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次實驗的主要研究對象為S小學1年級1~4班的學生、2年級1~4年級學生,實驗采用對照實驗的方法,將4個班級學生分配為兩組接受不同的體育課程指導,一組采用常規(guī)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另一組則采用跳躍類體育游戲作為教學模式,隨后對兩組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判斷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身體素質(zhì)和基本運動能力的影響。
為促進論文研究的權(quán)威性增強,保證論文調(diào)查問卷、實驗方法科學有效,本次實驗還對多位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進行訪談,并收集總結(jié)專家訪談的結(jié)果,深入分析跳躍類體育游戲的設(shè)計方法和取得的成效。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是在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等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平臺和學校圖書館,以“體育教學”、“跳躍類體育游戲”為關(guān)鍵詞進行檢索后,收集到相關(guān)文獻資料后進行閱讀,并整理和總結(jié)文獻資料閱讀成果,以此作為論文文獻綜述部分的寫作基礎(chǔ)。文獻資料法還同時為論文的研究方向和寫作大綱的制定提供了基礎(chǔ)。
2.2.2專家訪談法
根據(jù)論文研究需要,本次論文寫作前還以電話訪談的形式,對多個一線體育教師、體育科學研究等相關(guān)專家進行了訪談,并收集整理專家訪談的結(jié)果,為論文寫作提供更為清晰的思路和權(quán)威的參考。
2.2.3實驗法
為判斷跳躍類體育游戲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次論文研究還采用了實驗法的研究方法,通過選擇S小學1年級1~4班的學生、2年級1~4班的學生,并將其劃分為一般資料無顯著性的對照組和實驗組開展對照實驗。隨后,通過對兩組學生實施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法,探究跳躍類體育游戲的教學實際效果。
2.2.4問卷調(diào)查法
為探究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基本運動能力的影響,本次論文研究還采用了問卷調(diào)查法這一研究方法。問卷《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πW生運動能力影響的調(diào)查問卷》設(shè)計共計分為4個部分,分別對應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運動參與、體育學習興趣、體育關(guān)注度、合作精神四個維度,每維度設(shè)置5道問題,每道問題設(shè)置“非常認同”、“認同”、“一般”、“不太認同”、“完全不認同”5個選項,分別對應得分為5分、4分、3分、2分、1分,問卷滿分100分,學生評分水平越高,代表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教育的效果越好;學生單維度評分滿分20分,學生單維度得分越高,代表對應維度教學效果越好。
將問卷各項問題輸入SPSS軟件進行Cronbach α分析后,信度系數(shù)為0.814。將問卷內(nèi)容遞交給參與本次研究的專家進行點評后,其普遍認為問卷內(nèi)容豐富,層次清晰,研究指向性明確,具有較好的效度,可以作為調(diào)研問卷應用。
在問卷發(fā)放上,由于小學生對于問卷的理解能力有限,由S小學1年級1~4班和2年級1~4班的班主任在體育課開始前帶領(lǐng)學生進行填寫,老師為學生朗讀和解釋問題,學生進行自主填寫。本次問卷發(fā)放數(shù)量為280份,回收2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80份,無效問卷0份,有效率100%,總回收有效率100%。
2.2.5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結(jié)果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²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研究設(shè)計與實施
3.1教學實驗設(shè)計
3.1.1實驗目的
探究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趦和w育教學效果的影響作用;對兒童自身機體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度、柔韌度的影響;跳躍類體育游戲?qū)和瘏⑴c體育學習的參與度、參與興趣、體育關(guān)注度和團隊合作水平的影響。
3.1.2實驗假設(shè)
1)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2)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參與度。
3)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
4)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提升學生對于體育的關(guān)注度。
5)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水平。
3.1.3實驗測試對象的篩選確定
在2019年8月~2019年12月期間,選取S小學1、2年級的八個班級的280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后,依據(jù)學生所處的班級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a組為1年級1班、2班學生,對照b組為2年級1班、2班學生;實驗a組為1年級3班和4班學生,實驗b組為2年級1班、2班學生,四組實驗對象均為70例。四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對比詳見表3-1,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P>0.05)。在實驗開始前,對全部140例學生及其家屬進行了實驗宣教,學生及其家屬均對本次實驗內(nèi)容充分知情,并為自愿參與本次實驗。
280例受試對象的納入標準為:
1)年齡在6周歲以上。
2)于S小學就讀1年級,2年級,并且在1~4班就讀。
3)正常參與體育課學習。
4)身體素質(zhì)良好,可進行正常體育課活動。
5)自愿參與本次實驗。
排除標準為:
1)年齡不滿足6周歲入學條件的。
2)非S小學1、2年級1~4班學生的。
3)不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生。
4)由于身體健康等因素,無法正常參與體育課活動的學生。
5)非自愿或家屬不同意參與實驗的學生。
6)其他可能影響到實驗結(jié)果準確性的學生。
表3-1四組學生的一般資料對比
項目 | 對照a組 | 實驗a組 | P | 對照b組 | 實驗b組 | P | |
年齡 | 7周歲 | 65 | 66 | >0.05 | 0 | 0 | >0.05 |
8周歲 | 5 | 4 | >0.05 | 62 | 63 | >0.05 | |
9周歲 | 0 | 0 | >0.05 | 8 | 7 | >0.05 | |
性別 | 男 | 36 | 37 | >0.05 | 34 | 35 | >0.05 |
女 | 34 | 33 | >0.05 | 36 | 35 | >0.05 | |
平均身高 | 129.83±3.92 | 128.78±3.41 | >0.05 | 134.32±2.83 | 133.82±3.19 | >0.05 | |
平均體重 | 31.83±1.18 | 31.74±1.23 | >0.05 | 34.33±1.09 | 34.61±1.23 | >0.05 |
實驗時間:019年9月~2019年11月。
實驗地點:
3.1.5實驗因素控制
自變量X:跳躍類體育游戲。
因變量Y:
1)因變量類型:Y1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
Y2學生體質(zhì)測試考試成績;
Y3學生基本運動能力。
2)測量項目:Y1學生上課的聽課人數(shù)、回答問題的人數(shù)及其比例;
Y2學生的體質(zhì)測試成績;
Y3學生對于跳躍類體育游戲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3)可能出現(xiàn)的干擾變量:Z1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zhì)水平;
Z2教師上課的態(tài)度與狀態(tài);
Z3室外教學環(huán)境可能出現(xiàn)陰雨天氣
控制的方法:Z1選擇年齡、教學水平相仿的班級以盡可能減少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
Z2實驗始終采用統(tǒng)一教師教學;
Z3室外天氣不適合體育運動時選擇室內(nèi)體育館開展體育課程。
3.1.5實驗效應指標
對于學生體質(zhì)水平的測試,依據(jù)國家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要求,對學生進行測試,具體測評指標和方法詳見附錄5。
對于學生接受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習后的體育學習興趣、參與度、體育關(guān)注度、合作水平的測評采用自制《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πW生運動能力影響的調(diào)查問卷》作為測評指標。
3.1.6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方法的設(shè)計
對于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guī)課堂教學方法,其具體內(nèi)容如下:
體育課課前:班級體委帶領(lǐng)班級內(nèi)成員到達操場,整隊、報數(shù),向老師報考出勤人數(shù)后,帶領(lǐng)同學們相老師問好;教師檢查學生著裝,詢問是否有見習生,并安排見習生見習。
體育課課中:教師為學生講解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習任務,要求教師講解清晰、學生認真聽講,保持站姿規(guī)范。
教師帶領(lǐng)學生進行慢跑熱身,教師下達4列方隊、密集隊形隊列要求,帶領(lǐng)學生圍繞400m標準跑道慢跑一周。跑步過程中要控制排頭速度,避免速度過快導致后排學生跟不上。
教師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體育項目訓練,根據(jù)學期初設(shè)計的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訓練時要求教師先進行動作示范,隨后組織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直至掌握體育項目操作技巧。
體育課課后:下課前五分鐘教師吹哨組織學生集合,密集隊形集合后稍息,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督促學生在課下也要進行認真練習。隨后由體委將學生帶領(lǐng)到教學樓前解散。
對于實驗組學生,體育課課前、課后教學方法和對照組相同,體育課課中的慢跑熱身環(huán)節(jié)和對照組學生相同。
在體育課課中的體育項目訓練環(huán)節(jié),實驗組學生采用體育教師所設(shè)計的跳躍類游戲進行訓練,第一~四周進行“數(shù)字跳”游戲、第五~八周進行“繞彩繩”游戲、第九~十二周進行“青蛙跳荷葉”游戲。
3.1.7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計劃的設(shè)計
雖然跳躍類體育游戲是本次實驗的最主要探究對象,但出于對學生全面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的考慮,除了跳躍類體育游戲外仍然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體能訓練教學,因此對于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課堂教學計劃安排具體詳見表3-2。
表3-2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教學計劃設(shè)計
時間 | 對照組 | 實驗組 |
課前準備 | 課前列隊準備。 | |
0~5分鐘 | 講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 | |
6~10分鐘 | 運動前熱身練習。 | |
11~15分鐘 | 基礎(chǔ)體質(zhì)訓練 | |
16~20分鐘 | ||
21~25分鐘 | 專項項目訓練:立定跳遠、田徑、跳繩等。 | 單周:專項項目訓練同對照組。 雙周: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所設(shè)計的3種跳躍類體育游戲輪換進行。 |
26~30分鐘 | ||
31~35分鐘 | ||
36~40分鐘 | 運動后放松。 | |
41~45分鐘 | 課堂總結(jié)、整隊回歸教室。 |
在實驗開始前一周,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進行一次小學生體質(zhì)水平測試,測試內(nèi)容依據(jù)附錄1《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的要求開展。
在實驗第12周課程結(jié)束后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再進行一次體質(zhì)水平測試,并對兩組學生采用自制《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πW生運動能力影響的調(diào)查問卷》進行運動能力影響調(diào)查。
隨后,收集兩組學生前后兩次對測試結(jié)果,并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對具體教學效果。
由于本次實驗測評的對象為小學1、2年級學生,學生的識字能力、認知能力等均處于發(fā)展階段,對問卷的理解能力有限。為解決這一問題,在進行問卷測評前首先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問卷科普教育,帶領(lǐng)測評學生逐個閱讀問題并填寫問卷,最后再對問卷進行收集并對其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3.1.9實驗技術(shù)路線




















表3-1實驗技術(shù)路線圖
3.2多學科結(jié)合下跳躍類游戲的設(shè)計和實施
3.2.1游戲內(nèi)容的選擇和安排依據(jù)
適合小學生體育教學需求的游戲設(shè)計必須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必須滿足《新課標》教學大綱的要求,其次則是要和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實際相匹配。
從《體育新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體育課程實施的要求來看,《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學仍然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培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作為根本教育目標,并將學生發(fā)展作為中心主體,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體育課程中受益。
表3-1《新課標》對體育課程各水平教學要求
項目 | 水平 | 要求 |
運動參與 | 水平一 | 上好體育課并參與課外體育活動。 |
水平二 | 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 |
水平三 | 學會將體育活動作為積極性休息。 | |
運動技能 | 水平一 | 掌握運動基本知識。 掌握基本身體活動方法、體育游戲。 初步了解運動安全和可能出現(xiàn)的運動風險。 |
水平二 | 知曉奧林匹克運動的相關(guān)知識,了解各種體育動作名稱的含義。 初步掌握多種體育活動方法。 重視可能出現(xiàn)的運動安全風險問題。 |
|
水平三 | 具有豐富的奧林匹克運動知識,學會體育鍛煉并積極觀看體育比賽。 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的身體活動方式,能夠組合多種技術(shù)動作。 初步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式。 |
|
身體健康 | 水平一 | 了解個人衛(wèi)生保健知識。 保持良好的身體形態(tài)。 初步具有身體柔韌性、平衡力和靈活性。 具有戶外運動能力。 |
水平二 | 初步了解各類疾病的預防知識。 改善身體形態(tài)。 發(fā)展身體柔韌性、靈活性、速度與力量。 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
|
水平三 | 初步了解人體運動系統(tǒng),掌握預防疾病的方法,了解食品安全知識。 保持良好身體姿態(tài)。 全面提升靈敏性、力量、速度和耐力。 |
|
心理健康 | 水平一 | 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體驗運動對于情緒的積極影響。 能夠適應體育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并幫助同學。 |
水平二 | 能夠堅持完成有一定難度的體育活動。 在體育活動中可以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 在體育活動中樂于交流并規(guī)范自身行為。 |
|
水平三 | 表現(xiàn)出克服困難的品質(zhì),正確看待身體條件因素導致的運動能力差異。 在體育運動中能夠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尊重體育活動中的弱者。 |
為有效判斷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專項體育素質(zhì)的提升作用,本次實驗的過程中設(shè)計了三種針對跳躍活動技術(shù)的體育游戲,并將其作為實驗事實測試的基本內(nèi)容,具體跳躍類體育游戲課程設(shè)計詳見表附錄
由于本次論文研究采用了對照實驗的研究方法,因此對于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所應用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對照實驗的原則,因此,對于對照組學生,仍然依據(jù)原有的教學大綱要求,對其實施常規(guī)體育課程教學。對于實驗組學生,則在2周的教學時間內(nèi),平均分配三類跳躍類體育游戲的教學時間,具體教學安排詳見附錄4。
3.2.3跳躍類游戲干預中的運動強度安排
從學生的具體身體素質(zhì)發(fā)展情況來看,本次實驗的實施對象為小學1、2年級學生,這部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水平和成年人都具有著較大的差距,教師應當依據(jù)其實際情況設(shè)計課程內(nèi)容。
針對表3-2中所表述的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發(fā)育特征,在本次跳躍類體育游戲設(shè)計的過程中所設(shè)計的每一種游戲均沒有具體的游戲目標要求,完全依據(jù)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達成符合自身身體素質(zhì)水平的游戲目標。本次實驗所設(shè)計的三類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谒袑W生所設(shè)置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學生依據(jù)自身的運動能力,盡可能的快速達成游戲目標即可。對于學生團隊內(nèi)身體素質(zhì)不佳的學生,如果肥胖、超重或偏瘦的學生,在其進行跳躍類體育游戲時其完成游戲目標的速度通常比較慢,這時教師就通過激勵學生和控制下一名學生參與游戲的時間等方法,耐心引導學生完成游戲目標,從而達到跳躍類體育游戲的教學目的。
正是因為可控性較強的運動強度安排,才能夠讓不同體質(zhì)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完成游戲,避免對學生造成運動損傷。從心理角度上來看,可控的游戲強度也可以維護身體素質(zhì)不好學生的自尊心,從而避免其因沒有完成游戲目標而感到難堪、自卑,對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具有著一定的作用。
表3-2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發(fā)育特征
項目 | 特征 | |
生理特征 | 身高 | 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期身高矮小但發(fā)展速度快。 |
體重 | 體重輕于成年人,但迅速發(fā)展。 | |
血壓 | 低于成年人,但女孩血壓要相對更高。 | |
心率 | 高于成年人。 | |
肺活量 | 胸腔正處于發(fā)育期,肺活量水平低。 | |
骨骼 | 密度低、容易變形或損傷。 | |
肌肉 | 收縮力量校且容易疲勞。 | |
耐力 | 耐力差。 | |
力量 | 力量素質(zhì)薄弱,肩頸部力量最差。 | |
協(xié)調(diào) | 對精細動作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差。 | |
心理特征 | 自尊心強、喜愛模仿、精力旺盛、對于新事物的關(guān)注度極高但興趣保持時間短、精力旺盛、過分自信、自控能力差。 |
3.3游戲干預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
3.3.1循序漸進性原則
體育運動是肌體全面協(xié)調(diào)的運動行為,而不同的學生在身體素質(zhì)上存在著客觀差異,如果沒有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就可能會因突如其來的體育活動導致學生受到傷害。循序漸進的體育游戲原則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明確游戲規(guī)則和參與方法,從而讓學生熟悉掌握游戲,更好的融入到游戲氛圍中。因此,在對小學生實施跳躍類體育運動教學時,有必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帶動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減少對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傷害。為遵循這一原則,本次實驗研究中將跳躍類體育游戲放置到課堂教學的后半部分,在開始游戲前帶領(lǐng)學生充分的了解游戲的方法,并進行充分熱身運動,保證了學生的游戲安全性和舒適性。
3.3.2目的性原則
體育游戲雖然具有著很強的娛樂性性質(zhì),但作為教學活動出現(xiàn)時其仍然需要設(shè)定一定的教學目標,避免學生僅僅是單純的娛樂,而沒有達到提升學生體質(zhì)、讓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的教學目的。因此,在進行跳躍類體育游戲設(shè)計時對于每個游戲均設(shè)置了詳細的教學目標,并且在目標設(shè)置時依循了《新課標》對體育課程所提出的教學要求,保證體育游戲的實施可以滿足一定的教學目的。
3.3.3競技性與娛樂性相結(jié)合原則
不同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目標目標要求也有所不同,對于體質(zhì)水平和運動能力較差或普通的同學,跳躍類游戲本身所設(shè)置的基本游戲目標已經(jīng)可以滿足其運動需求,但對于運動能力較強、體質(zhì)水平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更高的教學目標激勵其發(fā)揮自身潛能,從而獲得最優(yōu)的體育教學效果。基于這一需求,在本次跳躍類體育游戲設(shè)計的過程中,在設(shè)定游戲目標的同時也引入了競爭機制,從而讓學生間能夠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達到鍛煉體質(zhì)的目的。除此之外,競技性和娛樂性相結(jié)合的體育游戲設(shè)計原則也可以讓跳躍類體育游戲的樂趣增加,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的體育教學參與度提升。
結(jié)果與分析
4.1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身體素質(zhì)影響分析
4.1.1速度素質(zhì)影響分析
對于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速度素質(zhì)測評以學生的50米折返跑作為對照指標。表4-1為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在實驗前后體質(zhì)測試時的50米折返跑成績對比,可以看出四組學生在學起開始前的50米折返跑成績并無顯著差異性(P>0.05),但在實驗結(jié)束后實驗a、b組學生的50米折返跑成績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P<0.05)。實驗結(jié)果表明跳躍類體育游戲在小學生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對于學生的速度素質(zhì)提升具有顯著作用。
而從不同年級學生在接受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后的速度素質(zhì)水平差異情況來看,二年級學生的速度素質(zhì)要顯著優(yōu)于一年級學生(P<0.05)這和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水平發(fā)展具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小學階段學生身體發(fā)育速度很快,僅差1歲但身體差異可能呈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但就實驗b組學生在接受跳躍類體育游戲前后的速度素質(zhì)變化情況來看,其和實驗a組學生并沒有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性(p<0.05),說明跳躍類體育游戲雖然對學生的速度素質(zhì)增強具有著重要作用,但并不會因?qū)W生的年齡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教育效果。
表4-1四學生實驗前后速度素質(zhì)水平對比
組別 | n | 實驗前(s) | 實驗后(s) | p |
對照a組 | 70 | 10.73±1.16 | 10.68±1.27 | >0.05 |
實驗a組 | 70 | 10.71±1.03 | 10.34±0.98 | <0.05 |
p | >0.05 | <0.05 | ||
對照b組 | 70 | 10.02±1.20 | 9.95±1.18 | >0.05 |
實驗b組 | 70 | 9.98±1.13 | 9.15±1.03 | <0.05 |
p | >0.05 | <0.05 |
對于學生力量素質(zhì)的測評選取的是學生立定跳遠項目,因為跳躍動作對于下肢活動的力度要求比較強,故采用立定跳遠項目具體分析跳躍類體育活動對學生力量素質(zhì)的影響。實驗對比結(jié)果表明,實驗a、b組學生接受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后的立定跳遠顯著增加(P<0.05),并且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P<0.05)。
表4-2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力量素質(zhì)水平對比
n | 實驗前 | 實驗后 | p | |
對照a組 | 70 | 1.03±0.21 | 1.17±0.28 | >0.05 |
實驗a組 | 70 | 1.04±0.28 | 1.28±0.95 | <0.05 |
p | >0.05 | <0.05 | ||
對照b組 | 70 | 1.09±0.30 | 1.20±0.42 | >0.05 |
實驗b組 | 70 | 1.11±0.49 | 1.32±0.41 | <0.05 |
p | >0.05 | <0.05 |
對于學生耐力素質(zhì)的測評以跳繩測試項目作為測評指標,實驗前測評結(jié)果同樣表明兩組學生的跳繩個數(shù)并無顯著差異性(P>0.05),而學期末測試時兩組學生的跳繩個數(shù)較學期前均顯著提升(P<0.05),說明體育訓練對于學生耐力素質(zhì)提升具有著有效作用。但就跳繩個數(shù)的增長幅度來看,實驗a、b組學生實驗后仰臥起坐個數(shù)要顯著高于對照a、b組學生(P<0.05),說明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耐力素質(zhì)的提升效果更為顯著。
從不同年級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變化情況來看,一、二年級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訓練效果并未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這同樣說明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的耐力素質(zhì)提升具有顯著作用,但并不會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差異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訓練水平。
表4-3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耐力素質(zhì)水平對比
組別 | n | 實驗前(個) | 實驗后(個) | p |
對照a組 | 70 | 82.38±4.42 | 85.93±4.25 | >0.05 |
實驗a組 | 70 | 81.93±5.03 | 89.83±3.95 | <0.05 |
p | >0.05 | <0.05 | ||
對照b組 | 70 | 91.28±3.28 | 94.39±4.31 | >0.05 |
實驗b組 | 70 | 91.30±3.19 | 96.84±3.39 | <0.05 |
p | >0.05 | <0.05 |
對于學生肌體功能素質(zhì)的分析采用肺活量為測評指標,兩組學生實驗前的測評指標并無顯著差異性(P<0.05),而實驗后實驗a、b組學生肺活量指標顯著增長,并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P<0.05)。肺活量是衡量學生肌體健康素質(zhì)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接受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后對照組學生的肌體功能顯著提升,說明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谡幱诔砷L發(fā)育期的小學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具有著有效作用。
由于在對學生的肌體功能素質(zhì)進行測評的結(jié)果表明,無論是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還是選擇不同年齡段學生進行教學,學生的肌體素質(zhì)提升水平均會出現(xiàn)顯著變化,故無法直接證明跳躍類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肌體功能素質(zhì)具有顯著提高作用。但從實驗a、b組學生的肌體功能素質(zhì)提升水平來看,實驗a、b組學生的提升效果要更加明顯,可以說明跳躍類體育運動對學生的素質(zhì)水平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表4-4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肌體功能素質(zhì)水平對比
組別 | n | 實驗前(ml) | 實驗后(ml) | p |
對照a組 | 70 | 1320.93±99.83 | 1403.29±98.83 | <0.05 |
實驗a組 | 70 | 1325.83±94.83 | 1513.93±94.83 | <0.05 |
p | >0.05 | >0.05 | ||
對照b組 | 70 | 1653.35±103.29 | 1874.93±102.35 | <0.05 |
實驗b組 | 70 | 1677.53±99.83 | 1983.34±100.93 | <0.05 |
p | >0.05 | <0.05 |
本次實驗對于兩組學生柔韌性測試的測評指標為坐位體前屈測試項目,從兩組學生的測評具體結(jié)果來看,實驗前兩組學生的測評結(jié)果仍然不具備顯著差異性(p>0.05),但在實驗后實驗a、b組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測試成績要顯著高于對照a、b組學生(P<0.05),這一測試結(jié)果充分說明,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的柔韌素質(zhì)水平提升具有著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跳躍運動本身具有著較多的拉伸動作,加上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開展跳躍類體育運動前大多會進行充分的拉伸準備,從而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柔韌性水平提高。
表4-5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柔韌功能素質(zhì)素質(zhì)水平對比
組別 | n | 實驗前(cm) | 實驗后(cm) | p |
對照a組 | 70 | 11.08±0.83 | 12.31±0.77 | <0.05 |
實驗a組 | 70 | 11.17±0.91 | 13.82±0.82 | <0.05 |
p | >0.05 | <0.05 | ||
對照b組 | 70 | 12.03±0.93 | 13.43±0.83 | <0.05 |
實驗b組 | 70 | 12.12±0.83 | 14.93±0.93 | <0.05 |
p | >0.05 | <0.05 |
4.2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體育活動自我認知水平對比
4.2.1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運動參與的影響
從實驗結(jié)束后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運動參與情況進行問卷調(diào)查后的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實驗a、b組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影響綜合評分為(18.92±1.02)分,對照a、b組學生的體育參與影響綜合評分為(16.28±1.20)分,實驗a、b組學生對于體育參與的認知水平要顯著更高(p<0.05)。而從具體的幾類問題的答題情況可以看出,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在校期間對于體育課學習的興趣差異不大(P>0.05),而對照a、b組學生在課外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卻相對較低,并且在環(huán)境較差的情況下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差,且不愿意參與體育比賽(P<0.05)。但兩組學生的問卷作答情況均表示,如果所參與的體育項目是以游戲形式呈現(xiàn)的,學生對于體育比賽的參與性質(zhì)就將顯著提升,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在問題“如果參與的體育活動項目是游戲形式的,我更愿意參與。”一題的得分情況并無顯著差異性(P>0.05),且這一題的得分水平要顯著高于其他問題(P<0.05)。
表4-1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運動參與的影響對比
組別 | 在家附近進行體育鍛煉 | 運動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也鍛煉 | 喜歡參與體育課 | 喜歡參與體育比賽 | 更喜歡游戲形式的體育活動 |
對照a、b組 | 3.82±0.47 | 2.51±0.52 | 4.57±0.20 | 2.91±0.41 | 4.89±0.09 |
實驗a、b組 | 4.18±0.19 | 3.46±0.29 | 4.55±0.17 | 3.57±0.33 | 4.90±0.1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在將體育課程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橛螒蛐问胶螅瑢W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而通過在實驗后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進行的文件調(diào)查結(jié)果則表明,在實驗結(jié)束后實驗a、b組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興趣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p<0.05),并且實驗組學生在學習體育技巧時詢問老師和與同學討論的習慣養(yǎng)成效果也要顯著(p<0.05),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跳躍游戲教學后,對于學習更多體育技巧的興趣也顯著提升(p<0.05)。但就兩組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后自主總結(jié)所學習到的技巧的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來看,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的評分差異沒有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性(p>0.05),并且兩組學生的評分水平均相對較低,這一測評結(jié)果表明跳躍類體育游戲的應用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總結(jié)習慣的養(yǎng)成并無有效作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仍然需要體育教育者尋求新的方法。
表4-2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對比
組別 | 參加體育課的興趣提升 | 期待學習更多體育技巧 | 渴望越多更多體育書籍 | 會與老師同學討論體育技巧 | 能夠總結(jié)學到的體育技巧 |
對照a、b組 | 3.62±0.41 | 3.15±0.29 | 3.21±0.20 | 3.01±0.41 | 1.92±0.39 |
實驗a、b組 | 4.48±0.19 | 4.05±0.41 | 4.17±0.28 | 3.67±0.33 | 1.91±0.23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在參與跳躍類體育游戲后,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對于喜愛體育明星的表現(xiàn)并無顯著差異性(p>0.05),學生在參與課程前就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而在參與課程后學生并沒有進一步增強對體育明星的喜愛。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在接受體育游戲教學后對收集體育相關(guān)資訊和觀看體育新聞的興趣讀并未顯著增強(P>0.05)。在本組測試題目中,對照a、b組和實驗a、b組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期盼程度也并沒有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性(P>0.05),但這一問題的評分水平要顯著高于本組題目的其他測試題。本組題目中學生的評分較低的問題表現(xiàn)出跳躍性體育游戲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對于學生體育關(guān)注度的影響并不顯著,學生會喜歡體育游戲的教學模式,但在學習之余并不會對體育運動本身的喜愛顯著增強,這也是在后續(xù)的跳躍類體育游戲設(shè)計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內(nèi)容。
表4-3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體育關(guān)注度的影響對比
組別 | 有喜愛的體育明星 | 喜歡收集相關(guān)體育新聞 | 喜歡收看體育節(jié)目 | 盼望上體育課 | 喜歡和同學討論體育資訊 |
對照a、b組 | 2.14±0.41 | 2.05±0.23 | 1.41±0.22 | 4.78±0.35 | 2.03±0.23 |
實驗a、b組 | 2.13±0.28 | 1.98±0.41 | 1.38±0.21 | 4.80±0.34 | 2.02±0.2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在兩組學生接受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后,學生對于團隊合作類體育游戲的喜愛程度呈現(xiàn)出了顯著的差異性,相比較于對照a、b組,實驗a、b組學生更喜歡進行團隊合作游戲(P<0.05),并且實驗a、b組學生中認為自己和其他同學合作比較容易,并且感到其他同學更愿意和其合作進行體育活動的水平更高(P<0.05)。離開課堂,在課外活動環(huán)境中實驗組學生也更愿意參與到合作游戲中(P<0.05),實驗a、b組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有困難時也更樂于幫助。本組測試問題實驗組學生的評分情況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a、b組學生,這說明跳躍類體育游戲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表4-3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合作精神的影響對比
組別 | 喜愛進行團隊合作體育游戲 | 容易和其他同學達成合作 | 擅于融入群體體育活動 | 在課外也容易融入活動 | 會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 |
對照a、b組 | 3.78±0.25 | 3.58±0.32 | 2.93±0.24 | 3.02±0.35 | 3.89±0.36 | |
實驗a、b組 | 4.40±0.43 | 4.62±0.28 | 4.02±0.31 | 4.22±0.31 | 4.34±0.21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結(jié) 論
5.1結(jié)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研究結(jié)論:
1)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水平和成年人具有著較大的差異,對于課程學習的接受度也相對較弱,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2)從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身體素質(zhì)的培育水平來看,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速度素質(zhì)、下肢力量素質(zhì)、耐力素質(zhì)和肌體功能素質(zhì),但對于學生的上肢力量素質(zhì)和柔韌素質(zhì)的提升水平相對有限。
3)從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的體育活動認知水平影響情況來看,跳躍類體育游戲可以顯著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參與度、學習興趣和體育團隊合作精神,但對于學生的體育關(guān)注度提升效果并不顯著。
5.2建議
基于本文研究的結(jié)論,提出如下建議:
1)游戲的實施難免會應用競賽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但由于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在游戲競爭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推搡、摔倒等意外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對于教師而言,在實施跳躍類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應當嚴格監(jiān)督學生的運動安全。
2)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的上肢力量和柔韌性培育效果較差,為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在課上應用跳躍類體育游戲時應當搭配對應的上肢力量訓練和柔韌性訓練,從而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全面發(fā)展。
3)跳躍類體育游戲?qū)τ趯W生的體育關(guān)注度影響并不顯著,教師在具體實施跳躍類體育游戲時仍然應當強調(diào)體育游戲也是體育訓練的一類,并積極宣傳體育相關(guān)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關(guān)注度水平。
參考文獻
[1]林愛民.巧用體育游戲為中學體育教育改革“添彩增趣”[J/OL].體育世界(學術(shù)版),2019(05):175+177.
[2]呂英英,石梅芳.藝術(shù)體操與體育游戲結(jié)合運用的研究[J/OL].體育世界(學術(shù)版),2019(06):95+103.
[3]侯景明,王長宏.論體育游戲在高職院校籃球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J/OL].體育世界(學術(shù)版),2019(06):132+134.
[4]吳興勇. 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的作用[N]. 黔西南日報,2019-07-14(004).
[5]沈晨.小學體育游戲中小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189.
[6]崔娜.基于體育游戲在小學武術(shù)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191.
[7]廖凱.淺談體育游戲如何運用于小學摔跤訓練課堂中[J].武術(shù)研究,2019,4(06):105-107.
[8]宋科.體育游戲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科技風,2019(18):64.
[9]傅淑英.論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9(18):66.
[10]單昭麟.體育游戲在高校散打教學中的運用[J].智庫時代,2019(28):145+147.
[11]趙文順,王琳.中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探究[J].田徑,2019(07):70-71.
[12]戴含章.基于體育游戲設(shè)計的兒童友好型社區(qū)建設(shè)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9(12):178-180.
[13]吳林志. 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A]. .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14]吳清強. 淺析小學體育教育中體育游戲的有效運用[A]. .教師教育論壇(第七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15]鄧紅英.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224-225.
[16]史廣亮.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232.
[17]徐皓倫.淺析體育游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18):37-38.
[18]喬劍.高校籃球教學中體育游戲的作用及應用對策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18):110-111.
[19]馬伯寧.淺析幼兒體育游戲創(chuàng)編的原則和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18):185+187.
[20]劉全明.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226-227.
[21]李鳳剛.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234-235.
[22]包永升.在小學課余排球訓練中滲透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06):107-108+98.
[23]李聰.對《跳躍游戲快樂多,提升素質(zhì)有效果》一文的教學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17(03):91-93.
[24]孫建順,趙俊萍,莊鳳娟.跳躍類游戲三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0(05):61.
[25]范乾輝,段歡慶.民族傳統(tǒng)體育與跳躍投擲類游戲[J].科技資訊,2016,14(18):136-137.
[26]許慧敏. 動作技能發(fā)展視角下幼兒體育游戲?qū)嵤┬Ч膶嵶C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7]肖克凡. 跑跳類體育游戲?qū)θ哪昙壭W生下肢快速力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7.
[28]劉月新. 跳躍類體育游戲設(shè)計與應用[D].北京體育大學,2018.
[29]桂姍姍. 體育游戲在青少年業(yè)余網(wǎng)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4.
[30]燕精晶.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1]常利艷. 對北京市朝陽區(qū)呼家樓中心小學體育游戲開展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3.
[32]白鶴. 體育游戲與人、社會[D].北京體育大學,2012.
[33]王雪艷. 體育游戲教學實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34]Soligard Torbjørn,Palmer Debbie,Steffen Kathrin,Lopes Alexandre Dias,Grant Marie-Elaine,Kim DooSup,Lee Sae Yong,Salmina Natalia,Toresdahl Brett G,Chang Joon Young,Budgett Richard,Engebretsen Lars. Sports injury and illness incidence in the PyeongChang 2018 Olympic Winter Game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2914 athletes from 92 countries.[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9.
[35]Han Laiguo. One Image Segment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Method of Live Video System Applied in Sport Game[J].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9,12(3).
[36]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Why sports fans find this brand violation a game winner[J]. NewsRx Health & Science,2019.
[37]Sangwon Na,Yiran Su,Thilo Kunkel. Do not bet on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team: the influence of fan identity-based biases and sport context knowledge on game prediction accuracy[J]. 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2019,19(3).
[38]Fitriardi Wibowo,Teguh Setiawan. Interpretation of State Minister of Youth and Sports and Indonesian President’s Speech on the 2018 Asian Games in Social Media[P].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ICILLE 2018),2019.
附 錄1
專家訪談提綱
尊敬的專家:
您好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對我國的論文研究提供幫助和指導,我的論文題目為《跳躍類體育游戲設(shè)計與應用研究》,請您針對下面所列出的幾個問題,對我的論文寫作提供一些建議,再次感謝您的辛勤付出!
1、您認為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水平主要有哪些特點?
2、您認為本次研究所設(shè)計的跳躍類體育游戲的實施可行性如何?
3、您認為體育游戲和一般的體育教學活動相比有哪些優(yōu)勢?
4、您認為在實施跳躍類體育游戲訓練時應當注意哪些事項?
附 錄2
跳躍類體育游戲體育活動對學生自我認知水平影響的調(diào)查問卷
尊敬的同學:您好!
這是一份關(guān)于你對于跳躍類體育游戲參與情況的調(diào)查問卷,請仔細閱讀本次問卷所闡述的問題,并依據(jù)你的真實情況作答。選擇好答案后,請你勾選出對應的答案,如果遇到猶豫不決的問題,請依據(jù)你的第一感受選擇答案。本次問卷調(diào)查并不涉及到個人隱私資料,所收集到的結(jié)果僅僅作為科學研究的用途使用,請放心作答,感謝你的配合!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運動參與的影響 | |||||
非常認同 | 認同 | 一般 | 不太認同 | 完全不認同 | |
我喜歡在自己家附近進行體育鍛煉。 | |||||
即便運動環(huán)境不是特別好,我也喜歡體育鍛煉。 | |||||
我喜歡參與學校的體育課。 | |||||
我喜歡參與各種體育比賽。 | |||||
如果參與的體育活動項目是游戲形式的,我更愿意參與。 | |||||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 |||||
非常認同 | 認同 | 一般 | 不太認同 | 完全不認同 | |
相比過去,我參與體育課的興趣更高了。 | |||||
我盼望著學習更多體育技巧 | |||||
我渴望閱讀更多的體育相關(guān)書籍。 | |||||
我在學習體育技巧時遇到問題會和同學或老師討論。 | |||||
我會總結(jié)自己的體育學習技巧。 | |||||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體育關(guān)注度的影響 | |||||
非常認同 | 認同 | 一般 | 不太認同 | 完全不認同 | |
我有喜愛的體育明星。 | |||||
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歡觀看體育相關(guān)的節(jié)目。 | |||||
我喜歡和同學們討論體育相關(guān)的資訊。 | |||||
我喜歡收集與體育活動相關(guān)的新聞 | |||||
我總是盼望著上體育課。 | |||||
跳躍類體育游戲?qū)W生合作精神的影響 | |||||
非常認同 | 認同 | 一般 | 不太認同 | 完全不認同 | |
我喜歡做有團隊合作的體育游戲。 | |||||
在和同學們進行體育游戲時我感覺合作起來很容易。 | |||||
同學們都喜歡和我進行體育游戲。 | |||||
在課外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戲時我很容易融入群體。 | |||||
在課上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難時我會主動幫助他。 |
附 錄3
跳躍類體育游戲教學設(shè)計
針對上文中所分析的跳躍類游戲設(shè)計要點,筆者設(shè)計了3類跳躍游戲,分別為“數(shù)字跳”、“繞彩繩”、“青蛙跳荷葉”,其具體游戲設(shè)計如下:
游戲1:
游戲名稱:數(shù)字跳
游戲準備:標有數(shù)字的跳墊。
游戲方法:由教師引導學生站立至數(shù)字跳墊的“10”處,雙腳并攏,聽從老師號令。每當老師讀出一個數(shù)字時,學生需要迅速跳躍至對應數(shù)字區(qū)域,然后再次跳返回“10”處。在幼兒跳躍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所跳躍到的區(qū)域是否正確,從而判斷兒童的四肢協(xié)調(diào)能力,如果兒童在跳躍過程中的動作不協(xié)調(diào)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并且在跳躍過程中要注意讀數(shù)字的速度不能過快,避免兒童摔倒。

圖3-1:“數(shù)字跳”游戲
游戲2:
游戲名稱:繞彩繩
游戲準備:彩色標志桿10個、麻繩9條、小氣球掛件。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前,教師應當將彩色標志桿安放在操場上,按照“一左、一右”的方法擺放標志桿,左右標志桿前后要保持半米距離。隨后,教師將麻繩捆綁在左右兩根標志桿上,并在中間掛上一個小氣球。
然后,教師讓兒童排好隊列,站在起點處,繞桿奔跑,并且在奔跑到麻繩中間時停頓跳躍,如果頂?shù)搅诵馇颍徒o自己計1分,如果沒有頂?shù)絼t不計分,直至跑完全部標志桿。第一名兒童奔跑到第三、四個標志桿時即可讓下一名兒童進入場地,最后評比出得分最高的同學。
在運動過程中教師要叮囑兒童不要過度奔跑,防止繞圈時摔倒,如果前一名兒童的奔跑速度較慢,教師應當延遲下一名兒童的入場時間,避免兩名兒童相撞。在兒童跳躍時教師要重點關(guān)注其姿勢是否正確,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跳躍姿勢。

圖3-2:“繞彩繩”游戲
游戲3:
游戲名稱:青蛙跳荷葉
游戲準備:準備面積1平方米的綠色海綿地墊5塊,其他顏色的地墊5塊。
游戲方法:游戲開始前,教師按照圖示方式擺放地墊,上排第二個、第四個位置放置綠色海綿地墊,第一個、第三個、第五個位置放置其他顏色地墊,下派反之。
隨后,教師要告訴學生綠色的地墊為“荷葉”,要求學生扮演小青蛙,在荷葉上跳躍。在“荷葉”地墊上要求學生單腳站立并拍手,其他地墊上則雙腳站立不拍手,但整個移動過程中只能采用跳躍的方式,并按照圖示箭頭方向跳躍直至完成整個游戲。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告知學生,如果離下一個地墊的位置太遠,無法直接跳躍過去就應當往前跳幾步,直到可以夠到下一個地墊,但是在“荷葉”地墊上只能單腳跳躍,其他地墊上只能雙腳并攏跳躍。整個游戲過程教師要監(jiān)督兒童單腳站立、跳躍是否穩(wěn)定,避免兒童摔倒,對于跳躍姿勢不正確的兒童要及時給予糾正。

圖3-3:“青蛙跳荷葉”游戲
附 錄4
跳躍類體育游戲教學實施方案
周次 | 內(nèi)容 |
第一~四周 | 【教學目標】 一、提升兒童跳躍能力。 二、鍛煉心肺、下肢功能。 三、提升兒童四肢靈敏度和平衡能力。 四、培育學生對于體育游戲的參與興趣 【教學內(nèi)容】 一、基礎(chǔ)跳躍動作的規(guī)范。 二、聽到口令后迅速做出對應動作指令。 三、連續(xù)跳躍技術(shù)。 【教學流程】 一、組織學生課前集合列隊,匯報上課人數(shù)。 二、帶領(lǐng)學生進行熱身準備活動。 三、帶領(lǐng)學生將“數(shù)字跳”游戲教具進行擺放,并告知其游戲基本方法。 四、學習跳躍動作的正確技術(shù),學習聽到口令后迅速做出對應的反應的方法。 五、放松活動與整理教具。 【體能素質(zhì)訓練】 單數(shù)周:50米折返跑。 雙數(shù)周:400米長跑。 |
第五~八周 | 【教學目標】 一、提升兒童跳躍能力。 二、鍛煉心肺、下肢功能。 三、提升兒童四肢靈敏度。 四、培育學生的游戲競爭意識。 【教學內(nèi)容】 一、原地高跳技術(shù)。 二、跑步后銜接跳躍技術(shù)。 【教學流程】 一、組織學生課前集合列隊,匯報上課人數(shù)。 二、帶領(lǐng)學生進行熱身準備活動。 三、復習之前學習的基本跳躍動作技術(shù)要點。 四、帶領(lǐng)學生到達“繞彩繩”活動場地,為其介紹游戲基本方法。 五、放松活動。 【體能素質(zhì)訓練】 單數(shù)周:400米長跑。 雙數(shù)周:跳遠。 |
第九~十二周 | 【教學目標】 一、提升兒童跳躍能力。 二、鍛煉心肺、下肢功能。 三、提升兒童四肢靈敏度和平衡能力。 【教學內(nèi)容】 一、單腳跳躍技術(shù)。 二、單雙腳交替跳躍技術(shù)。 【教學流程】 一、組織學生課前集合列隊,匯報上課人數(shù)。 二、帶領(lǐng)學生進行熱身準備活動。 三、為學生講解單腳跳躍動作技術(shù)要點,以及單雙腳替換跳躍時的動作要求。 四、帶領(lǐng)學生到達“青蛙跳荷葉”活動場地,為其介紹游戲基本方法。 五、放松活動。 【體能素質(zhì)訓練】 單數(shù)周:跳遠。 雙數(shù)周:50米折返跑。 |
附 錄5
《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指標評分表
表1-1 男生體重指數(shù)(BMI)單項評分表(單位:千克/米2)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正常 | 100 | 13.5~18.1 | 13.7~18.4 |
低體重 | 80 | ≤13.4 | ≤13.6 |
超重 | 18.2~20.3 | 18.5~20.4 | |
肥胖 | 60 | ≥20.4 | ≥20.5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正常 | 100 | 13.3~17.3 | 13.5~17.8 |
低體重 | 80 | ≤13.2 | ≤13.4 |
超重 | 17.4~19.2 | 17.9~20.2 | |
肥胖 | 60 | ≥19.3 | ≥20.3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700 | 2000 |
95 | 1600 | 1900 | |
90 | 1500 | 1800 | |
良好 | 85 | 1400 | 1650 |
80 | 1300 | 1500 | |
及格 | 78 | 1240 | 1430 |
76 | 1180 | 1360 | |
74 | 1120 | 1290 | |
72 | 1060 | 1220 | |
70 | 1000 | 1150 | |
68 | 940 | 1080 | |
66 | 880 | 1010 | |
64 | 820 | 940 | |
62 | 760 | 870 | |
60 | 700 | 800 | |
不及格 | 50 | 660 | 750 |
40 | 620 | 700 | |
30 | 580 | 650 | |
20 | 540 | 600 | |
10 | 500 | 550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400 | 1600 |
95 | 1300 | 1500 | |
90 | 1200 | 1400 | |
良好 | 85 | 1100 | 1300 |
80 | 1000 | 1200 | |
及格 | 78 | 960 | 1150 |
76 | 920 | 1100 | |
74 | 880 | 1050 | |
72 | 840 | 1000 | |
70 | 800 | 950 | |
68 | 760 | 900 | |
66 | 720 | 850 | |
64 | 680 | 800 | |
62 | 640 | 750 | |
60 | 600 | 700 | |
不及格 | 50 | 580 | 680 |
40 | 560 | 660 | |
30 | 540 | 640 | |
20 | 520 | 620 | |
10 | 500 | 600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0.2 | 9.6 |
95 | 10.3 | 9.7 | |
90 | 10.4 | 9.8 | |
良好 | 85 | 10.5 | 9.9 |
80 | 10.6 | 10.0 | |
及格 | 78 | 10.8 | 10.2 |
76 | 11.0 | 10.4 | |
74 | 11.2 | 10.6 | |
72 | 11.4 | 10.8 | |
70 | 11.6 | 11.0 | |
68 | 11.8 | 11.2 | |
66 | 12.0 | 11.4 | |
64 | 12.2 | 11.6 | |
62 | 12.4 | 11.8 | |
60 | 12.6 | 12.0 | |
不及格 | 50 | 12.8 | 12.2 |
40 | 13.0 | 12.4 | |
30 | 13.2 | 12.6 | |
20 | 13.4 | 12.8 | |
10 | 13.6 | 13.0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1.0 | 10.0 |
95 | 11.1 | 10.1 | |
90 | 11.2 | 10.2 | |
良好 | 85 | 11.5 | 10.5 |
80 | 11.8 | 10.8 | |
及格 | 78 | 12.0 | 11.0 |
76 | 12.2 | 11.2 | |
74 | 12.4 | 11.4 | |
72 | 12.6 | 11.6 | |
70 | 12.8 | 11.8 | |
68 | 13.0 | 12.0 | |
66 | 13.2 | 12.2 | |
64 | 13.4 | 12.4 | |
62 | 13.6 | 12.6 | |
60 | 13.8 | 12.8 | |
不及格 | 50 | 14.0 | 13.0 |
40 | 14.2 | 13.2 | |
30 | 14.4 | 13.4 | |
20 | 14.6 | 13.6 | |
10 | 14.8 | 13.8 |
表1-7 男生坐位體前屈單項評分表(單位:厘米)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6.1 | 16.2 |
95 | 14.6 | 14.7 | |
90 | 13.0 | 13.2 | |
良好 | 85 | 12.0 | 11.9 |
80 | 11.0 | 10.6 | |
及格 | 78 | 9.9 | 9.5 |
76 | 8.8 | 8.4 | |
74 | 7.7 | 7.3 | |
72 | 6.6 | 6.2 | |
70 | 5.5 | 5.1 | |
68 | 4.4 | 4.0 | |
66 | 3.3 | 2.9 | |
64 | 2.2 | 1.8 | |
62 | 1.1 | 0.7 | |
60 | 0.0 | -0.4 | |
不及格 | 50 | -0.8 | -1.2 |
40 | -1.6 | -2.0 | |
30 | -2.4 | -2.8 | |
20 | -3.2 | -3.6 | |
10 | -4.0 | -4.4 |
表1-8 女生坐位體前屈單項評分表(單位:厘米)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8.6 | 18.9 |
95 | 17.3 | 17.6 | |
90 | 16.0 | 16.3 | |
良好 | 85 | 14.7 | 14.8 |
80 | 13.4 | 13.3 | |
及格 | 78 | 12.3 | 12.2 |
76 | 11.2 | 11.1 | |
74 | 10.1 | 10.0 | |
72 | 9.0 | 8.9 | |
70 | 7.9 | 7.8 | |
68 | 6.8 | 6.7 | |
66 | 5.7 | 5.6 | |
64 | 4.6 | 4.5 | |
62 | 3.5 | 3.4 | |
60 | 2.4 | 2.3 | |
不及格 | 50 | 1.6 | 1.5 |
40 | 0.8 | 0.7 | |
30 | 0.0 | -0.1 | |
20 | -0.8 | -0.9 | |
10 | -1.6 | -1.7 |
表1-9 男生一分鐘跳繩單項評分表(單位:次)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09 | 117 |
95 | 104 | 112 | |
90 | 99 | 107 | |
良好 | 85 | 93 | 101 |
80 | 87 | 95 | |
及格 | 78 | 80 | 88 |
76 | 73 | 81 | |
74 | 66 | 74 | |
72 | 59 | 67 | |
70 | 52 | 60 | |
68 | 45 | 53 | |
66 | 38 | 46 | |
64 | 31 | 39 | |
62 | 24 | 32 | |
60 | 17 | 25 | |
不及格 | 50 | 14 | 22 |
40 | 11 | 19 | |
30 | 8 | 16 | |
20 | 5 | 13 | |
10 | 2 | 10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17 | 127 |
95 | 110 | 120 | |
90 | 103 | 113 | |
良好 | 85 | 95 | 105 |
80 | 87 | 97 | |
及格 | 78 | 80 | 90 |
76 | 73 | 83 | |
74 | 66 | 76 | |
72 | 59 | 69 | |
70 | 52 | 62 | |
68 | 45 | 55 | |
66 | 38 | 48 | |
64 | 31 | 41 | |
62 | 24 | 34 | |
60 | 17 | 27 | |
不及格 | 50 | 14 | 24 |
40 | 11 | 21 | |
30 | 8 | 18 | |
20 | 5 | 15 | |
10 | 2 | 12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38 | 240 |
95 | 134 | 233 | |
90 | 130 | 226 | |
良好 | 85 | 126 | 218 |
80 | 122 | 210 | |
及格 | 78 | 120 | 206 |
76 | 118 | 202 | |
74 | 116 | 198 | |
72 | 114 | 194 | |
70 | 112 | 190 | |
68 | 110 | 186 | |
66 | 108 | 182 | |
64 | 106 | 178 | |
62 | 104 | 174 | |
60 | 102 | 170 | |
不及格 | 50 | 98 | 165 |
40 | 94 | 160 | |
30 | 90 | 155 | |
20 | 86 | 150 | |
10 | 82 | 145 |
等級 | 單項得分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優(yōu)秀 | 100 | 128 | 200 |
95 | 125 | 194 | |
90 | 122 | 188 | |
良好 | 85 | 119 | 181 |
80 | 116 | 174 | |
及格 | 78 | 114 | 171 |
76 | 112 | 168 | |
74 | 110 | 165 | |
72 | 108 | 162 | |
70 | 106 | 159 | |
68 | 104 | 156 | |
66 | 102 | 153 | |
64 | 100 | 150 | |
62 | 98 | 147 | |
60 | 96 | 144 | |
不及格 | 50 | 93 | 139 |
40 | 90 | 134 | |
30 | 87 | 129 | |
20 | 84 | 124 | |
10 | 81 | 119 |
. END.
熱點資訊排行
1肺功能檢查:看不見的呼吸隱患,如何一“測”便知
2房屋建筑工程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與監(jiān)督管理
3運用有效策略讓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huán)節(jié)更優(yōu)化
4BIM技術(shù)在地鐵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5鐵路工匠精神的建設(shè)和思考
6裝配式建筑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中必須考慮的施工因素
7市政道路工程實施中強化試驗檢測質(zhì)量控制的措施研究
8裝配式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與連接技術(shù)
9新課改視域下中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路徑研究
10關(guān)于如何提升教職工獲得感、幸福感的調(diào)查研究